时间:2016-10-28 | 栏目:他山之石 | 点击:次
山西壶关县五龙山乡刘寨村在大山沟里,过去一直是个有名的穷村。全村260户,720多口人,贫困户达一半以上。2012年以来,这个村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在脱贫的路上迈开了大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对这个村在脱贫攻坚中采取的“合作社+能人+贫困户”模式脱贫的做法,很值得认真思考和探究。
实施 “能人”战略,把“能人”请出来、用起来
刘寨村所以能在很短时间内帮助贫困户脱贫,就是因为他们村有个“能人”程玉珍。程玉珍改革开放后离村在外创业,风风雨雨二十年,不但积累了资金、经验,而且学到了经营管理能力,还建立了广泛的人脉关系。她回家看到很多乡亲们还很穷,就产生了回家改变家乡面貌的想法。她的想法得到了县委和乡党委的支持。正是有了这个能人的 “回”,才有了刘寨今天的“变”。都常说,用对一个人,能富一村人。只要用对一个人,不论什么地方,都有兴旺发达的希望。
在广大尚未脱贫的农村,哪一个村都有几个“能人”。或是创业、或是打工、或是经商、或是在村里打拼,都拼得风生水起,长了才干,长了知识,长了经验,也长了资产,都成了大浪淘沙淘出来的“金子”。如果这些村庄能把这些“能人”请出来,用起来,这是一笔很大的财富。这就要求要先做好找能人、请能人的工作,让能人“出山”。为此,首先我们要走村串户,认真调查,摸清底子,看这些贫困村有多少大能人,小能人,他们的现状怎样,取向如何。二是在摸清底子的基础上,用三顾茅庐的精神,放下身段、诚心诚意去请有志在村里干事的能人。三是要有相应的办法和措施,政治上给能人支持,政策上给能人倾斜,权力上给能人下放,舆论上给能人造势。并采取较可行的措施,让能人回去后能与贫困户双赢。做到既让贫困户脱贫也能让能人有发展,而且比原来发展得更好,更有意义,而绝不能劫富济贫。比如能人回去后,在土地流转,经营模式,资源利用等方面要有主导作用。还比如给能人以一定的政治待遇和荣誉,各级政府为能人撑腰支招,为能人保驾护航,造成学能人、赞能人、爱能人、能人光荣的社会氛围,使能人能体体面面、风风光光、心情舒畅地奉献社会,甘心情愿为脱贫攻坚出力。
精准资金走向,刀刃上用钢,硬件上下功
能人有别于其他人之处在于对关键问题的处理有独到之处。扶贫的关键之一是资金。程玉珍说:“假如把产业扶贫资金一次性发给农民,有的农民不会经营,没有想法,发下去的钱花完后,村民还会返贫。”程玉珍说的意思是扶贫资金必须用在扶贫上,而不能用在扶急上。他们的办法是不撒胡椒面,把钢用在刀刃上,在硬件和基础设施上下功夫,以新型合作社的模式,把扶贫资金集中使用,统一修建了春秋大棚100栋,冬暖大棚10栋,分别承包给会经营的贫困户,承包费中每年有600元作为土地流转给农户,贫困农民到大棚中劳动,每人一天守家在地就可挣50元,成了村里的产业工人。这样以合作社的“大手”,拉起了贫困户的“小手”。还集中资金建成年收入13万元的1000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把70%的收入分给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使他们有长期和较为稳定的收入,为他们栽上了摇钱树。
在贫困村扶贫上,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从根本上、长远上着手。把有限的扶贫资金精准使用,使之最大效益化,让扶贫资金持续生长出资金来,生长出财富来,避免返贫现象发生。壶关县委书记李全心说,要精准使用扶贫资金,积极探索“多个渠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的机制”,这确实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
培养成功模式,有典型可示范,有“样子”可模仿
刘寨村的模式是合作社+能人+贫困户。就是能人牵头组建合作社,把贫困户“合”进来,共同去“作”,用能人的智力、管理、技术、协调等之长,去补贫困户之弱、之短。这样,有了能人这个“纲”,把贫困户这个“目”张起来。刘寨村除了上面所说的合作社建大棚、光伏发电等项目外,他们还支持各农户分散饲养土鸡,合作社把农户需要卖的鸡和蛋定时统一收集起来,专人统一销售,这能让一些老年人和不便出门的人随手就把鸡养了,能挣个“现成钱”,避免了养时容易卖时难之忧。其实,在山区农村每家的院子和空闲地都比较多,养百把只鸡不费多少力,每只鸡一年产十斤左右土鸡蛋,一年下来可收入近万元。但一家一户去卖,确实成本很高,如果像刘寨一样建立合作社统一销售,农民的收入只这一项就能增加不少。还有养羊,前景也十分好。但养羊存在一个饲料问题。如果村里能组成相应的合作社,动员养羊户秋天把秸秆都收集起来,统一发酵储藏,就解决了冬天饲料问题,还稍带解决了秋天焚烧秸秆的问题。
脱贫攻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有效的措施、方法和路径。所以培养成功模式就显得十分重要。帮助贫困户脱贫,我们一定要想办法给他们解决过河搭桥的问题,而做这些必须因地因人因情因变,带着感情一件一件用心去想去实践去解决,做具体,做到家。
激活内因主体,提振贫困户的精气神,让他们动起来
最后说刘寨模式中说的贫困户。贫困户之所以贫困,除了子女上学、天灾病祸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因受条件环境影响和观念认识上的差距,丧失了精气神,缺乏拼博和逆水行舟的勇气和信心。一切成功和改变都是从改变观念开始。所以必须重视对贫困户在思想上、认识上、观念上进行坚持不懈的引导和教育,对贫困户我们不能耻笑,但也不能以贫为荣、视贫有理、安贫等扶、持贫要扶。要让他们不要错过好时机、好机会,让他们鼓起勇气,穷而思变。不能有“从西墙到东墙,一天到晚晒太阳,等着国家送小康”等靠要等依赖思想;不能扶时勉强站着,不扶就躺下。刘寨村的程玉珍就认识到了这点,坚持用各种形式和场合,采取传帮带的方法搞对比、结对子、扶志气、提勇气、扫懒气。并让先脱贫户现身说法,使贫困户观念上有了提高,主观上动了起来,使内因这个关键活跃起来了,这为脱贫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
脱贫攻坚是一个大工程,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有关方面通力协作,而好的模式至关重要,不可忽缺,刘寨村的“合作社+能人+贫困户”模式非常值得借鉴、总结和推广。
( 作者系壶关县五龙山乡党委副书记 徐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