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800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再合作_邯郸市农民合作社网

当前位置:主页 > 他山之石 >

聊城800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再合作

时间:2014-10-27 | 栏目:他山之石 | 点击:

  10月21日,2014’中国·聊城农产品产销对接会暨第二届水城金秋绿色食品博览会圆满落下帷幕,本届绿博会集中呈现了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和创建“绿色农产品之都”的显著成效,全面展示了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形象和名优产品。在第二届绿博会闭幕后,我们对聊城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进行深入的了解,给读者展示绿博会背后的聊城实力。

  “我们鼓励引导合作社之间的再联合、再合作,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综合社,把从事相关和相同产业的合作社联合起来,降低合作社的交易成本,提高合作社抵御风险的能力。”10月24日,聊城市农委经管处主任张爱英说。

  来自聊城市工商局的消息显示,截至2014年9月底,全市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8631家,同比增长31.8%,期末实有出资总额164.1亿元,同比增长57.32%。

  目前,聊城全市已基本实现“一村一社”,合作社经营服务内容不断丰富,从单纯技术指导,逐步扩大到生产资料供应、良种推广引进、产品销售、加工、仓储、运销、信息等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

  今后,聊城将重点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提档升级,鼓励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创新发展。现在聊城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已有7家,其中阳谷、临清、茌平各1家,莘县和聊城高新区各2家。

  事件

  聊城有7家农民合作联社

  今年7月3日,阳谷富瑞粮食种植专业合作联合社成立,这是聊城市首家农民合作社联合社。

  阳谷富瑞粮食种植专业合作联合社有合作社社员16个、企业社员6个、个人社员4120个,辐射耕地3万亩,直接带动阳谷县160个村的6000户村民。

  合作联社内不仅有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还有农机合作社,因为农机不但能够提高作业效率,让农民耕种时省时、省力,还能让合作联社的社员省钱。

  在阳谷旋耕的统一价格为50元/亩,合作联社的社员也是这个价,不过合作联社会给每名社员发放10元代金券,同时按每亩45元为农机手发工资,因为合作联社土地多,又是连片作业,所以农机手一天挣的要比以前还多。

  这样算来,社员实际支付的旋耕费用是40元/亩,是合作联社每亩补贴了5元,那么如何保证合作联社的正常运转呢?

  原来,合作联社会从厂家直接购进农资向农民出售,因省去了中间环节,所以按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给农民,合作联社有收入,农民拿到的农资价格也低,这是一个多方共赢的模式。

  阳谷富瑞粮食种植专业合作联合社的章程显示,他们将做好化肥、良种、农药的统一配送,并逐步实现统耕、统种、统防、统收等工作,力争统一农产品规划种植实现订单化、特色化、品牌化。

  据介绍,该合作联社通过产业抱团、集约发展,实现了优势互补,提升生产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将对全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提档升级起到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登记管理意见》规定,合作联社成立的一个条件是,应当有2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成员,农民成员至少占成员总数的80%。冠省名称合作联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中应至少有1个是省级示范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必须从事与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直接相关的业务。

  另外,从事与合作联社生产经营活动直接有关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承认并履行合作联社章程,履行章程规定的入社手续的,可以成为合作联社成员。合作联社成员总数在20个以下的,可以有1个企业、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成员;成员总数超过20个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成员不得超过成员总数的5%。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单位不得成为合作联社成员。

  合作联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对其成员负有指导、服务和协调的责任。即帮助成员开展经营活动,协调成员之间的关系,为成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在产品商标、宣传策划、质量标准、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等方面进行统一指导和协调。

  截至目前,聊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已有7家,其中阳谷、临清、茌平各1家,莘县和聊城高新区各2家。

  现状

  农民自发创办居主体地位

  近些年,聊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目前全市已基本实现“一村一社”。

  截至2014年6月底,全市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由2007年底的92家发展到8426家。合作社入社社员达31.44万人,辐射带动农户67.75万户,占总农户数的55.21%。

  而到2014年9月底,全市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达到8631家,同比增长31.8%,期末实有出资总额164.1亿元,同比增长57.32%,2013年经营收入达到68.20亿元。

  聊城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区域特色明显。合作社主要围绕本地优势产业,分布在市场化程度高、经济效益好、适宜快速批量交易的蔬菜、水果、粮食、畜牧生产等方面,并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统计数据显示,在842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从事种植业的4791家,占56.8%,其中粮食种植类2198家,蔬菜产业1260家,分别占种植业的45.9%和26.3%;从事畜禽养殖业的2035家,占24.2%;其中生猪产业783家,奶业68家,肉牛羊131家,分别占畜禽养殖业的38%,3.4%,6.4%,其他为禽类养殖和特种养殖,共占到47.8%。从事渔业的125家;从事服务业的625家,其中农机服务369家;其他类型355家。从事种植、养殖业的合作社数量占总数的81.02%。

  农民自发创办居主体地位,组建方式趋于多元化。在8426家合作社中,农民自发创办的7659家,占90.9%,其中村组干部领办的2847家,占33.8%;企业领办的168家,占2.0%;基层农技服务组织领办的286家,占3.4%;其他个人或组织领办的311家,占3.7%。农民领办的合作社多数规模较小,企业、农技和其他组织领办的虽然数量不多,但多数规模较大,辐射带动能力较强。

  目前,聊城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生产环节为主,逐步向产前、产后环节延伸。合作社经营服务内容不断丰富,从单纯技术指导,逐步扩大到生产资料供应、良种推广引进、产品销售、加工、仓储、运销、信息等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合作社中提供产加销一体化服务的有4069家,占48.3%。

  全市绝大多数合作社是由致富能人、专业大户和各类经纪人牵头,将从事专业生产和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采取以资金、技术、土地经营权流转等生产要素入股方式,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组建的。部分合作社是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为从事某类农产品生产或产业经营的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服务而组建的;另有部分合作社,依托有一定实力的龙头企业或大型连锁超市,由企业或超市与合作社签订协议和订单,合作社向农民提供信息、技术等服务,实现了产品回收、产销直挂。

  成效

  合作社让农户变得更强大

  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依靠本地的特色产业发展生产,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加工、运销等环节的服务,组织农民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与广大社员建立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一村一品”基地建设,有利于特色经济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条件。

  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是否顺利进入市场,直接影响着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和农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作为一家一户的家庭经营,农产品很难打通市场销路,而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组织农户,能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产生品牌效应,在带领单家独户进入市场方面发挥着独特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合作社通过引进、试验、示范科技成果,统一技术指导,提升了农产品质量,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同时,农民通过合作,增加了市场竞争力,减少了交易中间环节,节约了交易成本,增加了收入。许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发展新产业、延长原有的产业链条、扩大现有生产规模,使农产品通过合作经济组织集中加工、贮运和销售,不仅把增值的加工和销售利润返还给农民,还促进农民再就业。

  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开展生产和经营等环节的交流、培训,普及了生产和经营技能,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通过实行民主选举和自主管理,激发了农民群众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的积极性,培养了农民群众民主管理的意识。成员在合作社中有了明确的生产和生活目标,激发了干事业的积极性。面临同样的困难,使得农民常常相互交流经验,共同解决难题,提高农户的科技水平和相互支持的合作意识。

  目前,全市已培育国家级示范社19家,省级示范社63家,市级示范社340家。市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专项资金对市级示范社进行重点奖励扶持,促进了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2014年,全市有151个合作社开展了农社对接工作,开设直销店(点)52个,门店总面积3253平方米;覆盖127个社区。开展农社对接合作社配送产品的种类达60个,销售额达到6774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和信用合作开始萌芽。据初步调查,聊城现有开展资金互助业务的合作社45家,其中供销社系统领办的40家,龙头企业创办的3家,农民个人创办的2家。总注册资本1.12亿元,期末互助资金规模达到2.55亿元,对社员发放互助资金2.43亿元。合作社本着“限于成员内部,用于产业发展,吸股不吸储,分红不分息”的原则,引导社员进行内部资金互助,为合作社发展壮大提供资金保障。

  问题

  约30%合作社未正常运行

  不过,从整体上看,部分合作社发展时间短,规模较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多数合作社只能提供技术指导、生产资料供应等服务,产品的销售、加工、运销、储藏服务能力滞后,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高。

  不容忽视的是,合作社数量增长快,发展质量不高,很多没有实质性合作内容。通过调查,我市未正常运行的合作社约占30%。其主要原因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准入门槛过低,5户以上农民就可以免费注册,对出资额不限制,也不需要验资。上级对地方目标考核主要是合作社发展数量,基层政府为完成目标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并采取行政推动,难免出现为完成任务指标注册的“空壳社”。有的是为了争取国家的优惠政策,取得国家重大项目的资金,套取国家的补助资金等注册的合作社。还有的合作社是依托企业、协会等挂牌成立,两个证照或牌匾,其实就是一个经济组织。对内一套班子,一个组织机构,对外两块牌子,其目的是为了便于迎接检查和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

  毋庸讳言,尽管《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信贷支持、委托合作社承担支农项目等措施促进合作社发展,但各级扶持合作社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还不配套。特别是由于市、县(市、区)财力紧张,目前真正享受财政扶持的合作社数量还很少。

  另一方面,多数合作社资金短缺运转困难,但没有取得金融部门授信,不能直接取得信贷资金。即使抵押贷款,由于合作社规模小,实力弱,缺少有效的抵押物,也难以从金融部门取得贷款资金。这种状况严重挫伤了农民发展合作社的积极性。

  目前,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社员的互助金,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资助几乎没有,资金来源渠道明显狭窄,规模不足,难以充分满足社员对资金的需求。资金互助组织管理者多为兼职人员,缺乏专业的金融知识,受教育程度和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管理风险较大。

  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合作社成员大多是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合作社的主要管理者也基本由合作社内部人员担任,其知识结构、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虽然有些合作社也聘请了技术人员,但也仅限于技术指导,难以参与决策,真正懂技术会管理、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而合作社的自身条件也难以吸引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参与到合作社中来。多数社员只关注农产品的销路和价格,对合作社的生存发展以及如何经营管理较少过问,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合作社,其内部事务往往由理事长一人决定,导致合作社的整体运作随意性较大。

  建议

  同类合作社再联合是趋势

  张爱英说,他们鼓励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创新发展,鼓励引导合作社之间的再联合、再合作,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综合社,把从事相关和相同产业的合作社联合起来,聚合行业力量、发挥平台优势,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合作社的交易成本,提高合作社抵御风险的能力,实现利益最大化,推进合作社规范化上水平发展。

  她建议,重点围绕合作社带头人、管理经营人员、种养能手的素质提升,结合阳光工程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培训活动,加强合作理念、合作知识、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以及高效种养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增强他们创业兴业、带动致富的能力,着力培养一批职业农民。引导合作社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大的合作社积极引进一批职业经理人,发挥其经营管理知识全面、管理经验丰富的优势,增强合作社发展能力。

  对农业建设项目,优先安排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实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建设、品牌认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和质量认证给予相应的补助和奖励。加大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和农金对接工作力度,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拓宽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的销售渠道。进一步明确包括财政资金扶持、项目安排、税收优惠、信贷支持、土地流转、用地、电力供应、技术人才、农业保险、绩效评价等政策措施。市、县、乡分级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名录,把示范社作为政策扶持重点。

  还有,各级要逐步加大财政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支持力度,拓宽扶持范围,不断扩大财政扶持资金规模,并保持稳定增长。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合作社信贷担保机制,通过财政扶持贷款担保基金、担保公司、贷款信用保证保险和开展互助担保等形式,为合作社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融资和担保服务,切实解决合作社融资遇到的抵押难、担保难、贷款难等问题。

  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合作社经营管理的指导、服务和规范化建设,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和技术推广等多项服务,并继续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金融部门除了加强监管和审批之外,要帮助合作社建立健全资金互助管理制度,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同时要在农村和农民中间普及金融知识,特别是合作金融知识。相关职能部门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合作社注册前,农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进行实地勘验,对社员名单、办公场地、注册资金、经营规模等要素进行实地调查。对不符合条件的,一律不予登记。还应建立合作社准入、退出机制和联合评定机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