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13 | 栏目:通知公告 | 点击:次
玉米是主粮作物之一,用途广泛,市场需求量大。玉米作为C4作物,单产提高潜力也最大。多年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所耕作栽培团队在河北省农科院宁晋示范基地、永年示范基地等地开展了多年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在宁晋县和永年县试验基地夏玉米产量均连续超过900公斤。作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及对部分高产地块的调查,总结提出在现有气象条件下实现我省夏玉米大面积高产提升的栽培管理技术,以供基层农技人员及种粮大户参考。该技术适用于河北省夏玉米种植区,土壤肥力中等以上,土地平整,灌溉条件良好。
一、品种要求
选用产量潜力大、丰产性及综合抗逆能力较强的品种,尤其具有较高的抗倒及耐高温能力,且种子的耐密性强,不早衰。种子纯度99%,净度99%,发芽率95%,确保种子出苗整齐度,降低小弱苗、晚苗发生率。例如:农大372,冀玉604等。
二、种子处理
根据各地病虫害发生特点,选择具有针对性强、防效好的包衣种子。未包衣的玉米种,根据本地区的主要病虫害发生类型选择适宜的杀菌杀虫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以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一般常用杀菌包衣剂为精甲霜灵+咯菌腈、精甲霜灵+吡唑醚菌酯等,常用杀虫包衣剂为吡虫啉、噻虫嗪等。
三、抢时高质播种
小麦收获后及时播种,选用符合行业标准的气吸式种肥同播免耕精量播种机,播前进行小麦秸秆处理,播种深度3.5~5cm,保证播种质量、出苗质量及整齐度。种植模式建议采用宽窄行种植(如40+80cm行距),便于后期水肥一体化作业,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四、合理密植
根据品种的推荐密度合理种植,保证种植密度在4800株/亩以上。增密种植条件下,应根据品种特性适度增加,一般增加的密度不超过推荐密度的10%,但高温热害易发区种植密度不宜过大。目前高产地块的玉米种植密度在5000 ~ 6000株/亩。
五、精准水肥调控
水肥调控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调控管理,滴灌带铺设于玉米窄行行间,追肥时应选用具有较好易溶性的肥料。
1.施肥
玉米季总施肥量为纯N:14~16kg/亩,P2O5:3~5kg/亩,K2O:10~12kg/亩。根据不同生育阶段的养分需求规律进行肥料分施,适当增加后期肥料追施比例,重点保证大喇叭口期、吐丝期和灌浆期的养分需求及追肥比例,并适当增加拔节以后到开花期的氮肥追施次数,钾肥分别于播种和开花期施入,确保玉米需肥关键期的养分需求,提高肥料施用效果,降低生育期倒伏及早衰发生几率。同时,生育期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施中微量元素肥(如硫酸锌等)或含有氮钾的叶面肥。
2.灌水
播后灌水:播种后24小时内根据土壤含水量及降雨情况及时灌水以确保出苗整齐度。播种面积较大时,借助灌溉设施进行前快后补的方式进行灌溉,在确保前期少量快速灌溉以保证玉米出苗速度基础上,后期补充灌溉以保证出苗质量,减少因灌水不及时造成的晚苗发生比例。
中后期水分调控:玉米生育中后期重点保证大喇叭口期和开花期的水分供应,其他时期结合植株田间长势、叶片萎蔫、土层含水量及降雨预报等情况及时灌溉,采用少量多次灌水,保证主要根系层的水分供应。
六、加强病虫草害防控
1.杂草防除:化学除草采用“封+杀”结合方式进行杂草防除,同时注意化学防除时农药安全间隔期及农药配置和使用过程中的禁忌。
2.病虫害防除:病虫害防控生物、物理与化学防治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控。全生育期可根据实际生产条件采用悬挂性诱芯诱捕器、高频杀虫灯,铺设生物诱集剂,放置赤眼蜂等方法诱捕防治,减少田间虫、卵量。化学防治根据病虫害发生特点及时期采取预防为主,一喷多防的方式进行防控。苗期结合除草并根据虫害类型选择加入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等喷施防治虫害,同时加入苯醚甲环唑悬浮剂等预防褐斑病等病害。中后期在虫害防治基础上根据病害发生特点选择加入咯菌腈、吡唑醚菌酯微乳剂等防治茎部、叶部病害。
七、其他辅助管理
化控调节:玉米叶片6~8叶龄时喷施控旺调节剂(如:乙烯利等)调节株高及穗位高,预防倒伏。注意控旺调节剂使用禁忌,并禁止在株高较低或长势较弱玉米上喷施。
辅助授粉:玉米开花散粉期如果遇到 37℃以上持续高温天气,采用无人机于吐丝授粉期辅助授粉,连续进行3~5天,减少因高温热害或阴雨寡照等不利气象条件造成的授粉不良,提高结实率。
八、延时收获
玉米果穗苞叶变白,上口松开、籽粒变硬、籽粒基部黑色层出现、乳线消失时采用玉米专用果穗收获机进行收获。建议在不影响小麦播种的前提下尽量延迟收获时间,推荐收获时间在10月中上旬;籽粒直收玉米时,应在籽粒含水量≤25%时采用专用型玉米籽粒收获机进行收获。
来源: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作者:张丽华 翟立超 张经廷 贾秀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