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农业经营体系,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作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之一,农业经营体系一般可以理解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及其关系的总和,属于生产关系范畴。实践中,农业经营主体重点从点、线、面三个维度来完善农业经营体系,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密切利益联结、激发创新活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在点间,集合共性需求,发挥“规模效应”。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全国有农业经营户20743万户,其中规模农业经营户398万户,小农户数量占98%以上,户均经营规模约7.8亩。分散经营“巴掌田”“草帽地”,必然导致成本高、效益低。为此,小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要素入股、生产合作、社会化服务等路径,集合共性需求,实现了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吉林乾溢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大力发展以生产托管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向科技和农机要效益,2023年发展成员488家,服务农户约9万户,服务面积突破130万亩,托管玉米增产150斤/亩,在不计算农户劳动投入的情况下还比农户自己种植节约成本33元/亩。苏州吴中区有碧螺春茶叶合作社77家,实行统一技术规范、鲜叶收购、加工销售,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联结成员8881人,茶园亩收入从3000~4000元跃升至1.2万元。
在线上,延伸产业链条,催生“集聚效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产前、产后延伸产业链条,可以增强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力,还能提升农业价值链、保障农业供应链、完善农业利益链,有效解决农业经营长期存在的“重头轻尾、有头无尾、大头小尾”问题。其中,农产品加工一头连着农业、农村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城市和市民,成为构建农业产业链的核心。广东茂名电白区谭儒村,种植的谭儒萝卜因鲜、脆、甜、无渣、口感好而远近闻名,为打造萝卜产业链,村党支部牵头成立谭儒种养专业合作社及广东宇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创建微工厂,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微工厂”模式,订单带动谭儒村及周边村1780户农户种植萝卜,研发萝卜干、萝卜条、萝卜丝、萝卜片等产品,打造“谭儒萝卜干”品牌,萝卜产业链年产值达4200多万元,创造100多个直接就业岗位、300多个间接岗位。甘肃张掖甘州区围绕玉米制种产业,集聚202家农民合作社、1378个家庭农场、73个服务主体,带动5万户小农户,深度嵌入玉米制种产业链,协作完成75.3万亩玉米制种任务,全产业链年产值达50亿元。
在面外,谋求创新赋能,激发“乘数效应”。面对生物育种、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对传统农业带来的颠覆性改变,以及日益加剧的资源约束、成本上涨等挑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与大专院校、科技企业、电商金融平台等合作,谋求创新赋能,激发新质生产力。四川罗江区绿蜀家庭农场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种子管理站及多家种子公司合作,建设400亩水稻油菜双季制种示范田,开展油菜菌核病生物防治、水稻油菜制种全程机械化试验,引入制种机插、无人机授粉、油菜三系不去杂三项技术,降低人工成本25%,2023年收益达140万元。为攻克机械化育插秧短板,湖南田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湖南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合作,个性化定制智能农机装备,研发高速育秧流水线,创新采用工厂化旱育秧技术,成秧率在98%以上,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期刊2024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