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走”的菜秧子_邯郸市农民合作社网

当前位置:主页 > 工作动态 > 合作社新闻 >

会“走”的菜秧子

时间:2024-11-19 | 栏目:合作社新闻 | 点击:

秧子长在地里,秧子上结西红柿,它没长腿,怎么能走?

 

在去往邯郸市永年区喆兴蔬菜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喆兴合作社)采访的路上,记者脑海中不时出现这样的画面:园区外的公路边上、河沟里,园区内的空地上,堆放着干巴巴、黑兮兮的西红柿秧子。因为这种秧子有异味,不能作动物饲料,被种植户丢弃在路边、河沟,既影响田间容貌,又污染农业环境。

 

 

据资料显示,一年两茬西红柿,1亩地生产西红柿秧子1.3立方米。喆兴合作社种了320亩西红柿,光秧子就有三四百立方米,能堆成个小山包。

 

10月31日,记者走进种植园,水泥道两旁,大棚与大棚之间的空地上干干净净,没有看到西红柿秧子;园区外的公路上,边沟里也没有看到。莫非,西红柿秧子长了腿?

 

 

“320亩西红柿秧子是工人拉到这儿的,堆沤半年后成了肥料,又‘走’回大棚里。”在园区南端,喆兴合作社理事长杨永刚指着堆满烂草的池子说:“这是秧子沤肥池,每茬西红柿摘完后,工人把秧子拉过来,用粉碎机‘切’成两三指长扔到池子里,配一些微生物菌发酵。等下茬整地时,拉到地里作底肥。”

 

 

合作社种植西红柿面积大,大量的秧子也曾让杨永刚头疼过。在专家指导下,结合传统的沤农家肥经验,2021年春茬西红柿摘完后,高温闷棚5~7天,待棚内病虫害绝迹后,割掉秧子,拉到沤肥池旁进行粉碎。使用西红柿秧子作底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利于下茬西红柿秧生长。杨永刚将这一作法称为“蔬菜生产废弃物循环再利用技术”,通过循环再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还有一个好处,大量施用西红柿秧子沤制肥,1亩地少用40%的化学肥料,西红柿的口感好、糖分大、酸味正,很受消费者欢迎。2022年,我这儿被评为环京蔬菜供应基地,产品获得有机认证。”杨永刚说。

 

当然,该园区还有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物理防控技术、丽蚜小蜂生物防控技术、全自动植保防控技术等多种技艺的一起发力,确保西红柿产量高、品质优、效益好。

 

 

专家点评

图片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冀南蔬菜综合提升岗位专家 王丽萍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低碳节能的绿色生产方式,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相较于其他大棚园区来说,喆兴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秧子循环再利用”还不多见,属于“技高一筹”。在蔬菜生产过程中,秆茎叶废弃物占总产量的60%~70%。多年来,大量的蔬菜废弃物任意倾倒,浪费了土地资源,污染了生态环境,成为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的公害。永年区喆兴蔬菜合作社采用废弃物循环再利用技术,将有害的废弃物变成有益的有机肥,有效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了蔬菜品质,对保护农村环境、促进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全省蔬菜产区推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