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为农综合服务平台—— 记滨州市滨城区滨国_邯郸市农民合作社网

当前位置:主页 > 他山之石 >

搭建为农综合服务平台—— 记滨州市滨城区滨国

时间:2024-09-12 | 栏目:他山之石 | 点击:

作者:侯峰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5月,位于滨城区杨柳雪镇,有成员121人,自有基地6500余亩,建成机具库棚2000平方米、粮食存储仓库1.2万平方米,拥有各类农业机械设备290余台(套)。合作社和公司合作,共同打造农服综合平台,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示范单位、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截至2023年底,合作社完成小麦、玉米及大豆“耕、种、防、收”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面积270余万亩次,服务小农户近6.3万户,粮食种植亩均增收210多元。

一、推进打造粮食种植技术创新平台

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与滨州市国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联合,共同打造综合化、技术化、产业化的合作服务平台。

1.技术创新推广平台。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种植基地,滨州市国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科技人员、先进的试验仪器、试验用种质资源等组成的创新技术平台为支撑,以双方发生的实际费用为收益分配基础,以双方的机械化服务、全周期科学技术为依托,大力推广种肥同播、深松深耕、统防统治、水肥一体化、宽幅播种、全幅匀播、高低畦种植等粮食绿色优质高效生产技术。近年来,合作社累计推广小麦宽幅播种技术8.6万亩,玉米深松种肥同播技术11.3万亩。据调查,新技术的推广实现亩增产100~300斤(小麦、玉米),实现节水20%、节肥15%、节药40%。2023年6月,合作社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同打造中国农大教授工作站实验基地,把220余亩示范基地打造成粮食新品种培育、新模式研发、新技术推广基地。

2.试验创新平台。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充分挖掘外部资源,协同滨州市国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担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并在杨柳雪镇前尹村设立高标准试验示范基地365亩,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土地流转费、试验的材料费,滨州市国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种子、肥料等费用,产生的效益非常明显。2023年,推广种植玉米品种126个,种植小麦品种59个。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的“济麦44”“农大753”“济麦23”“登海685”“华农658”5个新品种。同时,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试验了小麦条形播种、宽幅播种、全幅匀播三种类型播种方式,采用撒施、沟施、冲施和分层施4种施肥方式,以及大水漫灌、喷灌和滴灌三种灌溉方式,选出了宽幅播种、冲施和喷灌较为合适的模式。

3.创新农机服务模式。合作社购置先进农机设备,开展机械化耕地、整地、深松、播种、统防统治、收获、脱粒烘干及仓储等从种到收的机械化服务。合作社吸收当地种植大户、新科技推广应用的示范者和农机手等,逐步形成了以合作社自有农机为基础,以零散农机“忙时速成”为补充的农机队伍,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根据农机协调平台提供的作业时间、地点、面积等参数,按照就近原则,对农机实行统一调度,提高农机使用效率;通过订单作业、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服务等方式,与当地农户、种植大户和种植合作社建立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延伸了合作社对客户的生产服务项目。2023年“三夏”生产期间,合作社统一调配小麦收割机、玉米播种机等各类农机370台(套),为高质量完成抢收抢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全力打造粮食繁种产业服务平台

合作社打造粮食繁种产业链,为当地8万余亩小麦繁种提供“保姆”式耕、种、管、收、烘干、粮食收购等综合服务。

1.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建设。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及其所属的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加强小麦育种合作关系。研究所和良种公司提供新育品种的原种,利用合作社的托管农机服务区域开展生产试验,加快新品种的培育进度。研究所的专家经常到基地指导种植技术。实施小麦育种合作、新品种培育后,研究所获得新品种授权费,合作社获得大面积的农机服务收益和新产品的销售利润,实现了互惠合作、优势互补。

2.开展订单式繁种。合作社瞄准自有基地的周边土地,通过广泛宣传、算收入明细账等方式与农户签订繁种合同,带领更多的村民进行订单式繁种,建设了3.6万多亩大规模小麦种子繁育基地。在操作上,建立“五统一”的运营机制,即原种统一免费发放、繁种技术统一现场指导、管理上统一农机服务、繁种信息统一微信发放、收获时按照比市场高0.15~0.2元/斤的价格进行统一收集,通过订单繁种确保粮食品质的提升和粮食种植的安全。

三、融合打造专业性综合农服平台

合作社通过技术服务提升发展活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加速农村市场布局,拓展发展空间,探索出一条连接主体与市场、提升质量和效益的好路子。

1.健全机械化服务链条。合作社提供小麦、玉米从种到收各环节的服务机械和驾驶机手,为客户提供农机订单作业,实现以农机服务为基础的耕、种、防、收等环节的农业生产托管。客户农产品销售收入增加8%,合作社增加8%的农机服务收益,合作社的托管帮助客户降低了10%的成本。多环节机械化服务模式使合作社与当地农户、种植大户和种植合作社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2023年,合作社完成农业生产托管9.5万亩次,农机服务29万亩次。

2.补足从种植到收获再到加工诸环节的综合服务链条。合作社农机管理采取“统一购置、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调配、统一服务”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配套种植技术培训、农业技术咨询、农机维修指导、农机手培训、农资直供等服务,形成了服务产业新链条。截至2023年底,完成直供肥料1.6万吨,种子14.1万亩,技术咨询1530次。

3.创设农民培训服务体系。依托合作社自有的6500亩小麦、玉米种植基地及培训中心,合作社打造田间学校,广泛开展技术咨询、科技讲堂、农民培训等服务。合作社实施了由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齐鲁乡村之星”“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山东省高素质农民大师”等荣誉称号的赵培国理事长,带领15名学员采用手把手教授方式的“师傅带徒弟”高素质农民培训,培训采取集中授课与现场示范教学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分期开展培训,传授小麦和玉米种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农机操作、农资经营销售及育种繁种等知识。农技专家定期为农户及种植大户开展培训,技术人员深入一线技术指导,实验室人员开展测土配方技术培训,农机服务人员实施耕、种、防、收等农机服务,农服人员推行多环节托管服务,市场部人员进行订单繁种和粮食收购。多部门联合,以业务人员为主,综合服务部门配合,合作社推动形成了融信息、技术咨询、农民培训、农机服务、生产托管、订单繁种及粮食贸易等于一体的“一站式”农业生产技术服务综合平台。

四、联农带农社会效益显著

1.提高了农民、合作社的收益。合作社从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着手,提升装备和服务水平,大力推广粮食种植技术,带领小农户参与繁种,引进良种及配套技术,形成耕、种、管、收、储全流程服务体系,采用深耕深松、宽幅播种、深松免耕种肥同播、“一喷三防”、“一防双减”、粮食收储等技术,为农户高效优质生产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实施以上技术,帮助农户每亩增收节支210元。同时,该模式的推广,扩大了合作社服务面积,提高了合作社农资产品的销量和农机服务的效益,两者均有15%~20%的增收。

2.建立了粮食绿色生产体系。合作社粮食绿色生产技术的示范与推广、科学化统防统治体系的建立及个性化粮食生产服务的实施,为小农户开展深耕深松、统防统治、秸秆还田等绿色生产提供了切实的基础保障,减少了农药40%的用量、化肥15%的用量,提高了农产品质量。

3.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合作社提供的个性化粮食生产服务,极大地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参与繁种的农户,在农服平台全方位技术支撑下,开展从种植到收获再到加工诸环节的农业生产托管,使农户节省了更多的劳动力。2023年,接受合作社繁种订单服务的农民,在保障繁种收益的基础上,外出务工实现人均增收3.67万元。

〔作者单位:中共滨州市委党校(滨州行政学院)〕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期刊

相关文章